心肺適能 (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)
而要改善身體的代謝,還是會從所謂的有氧運動開始,而當我們開始作有氧運動,也會感受到心肺適能改善。在門診,很多人從完全不運動,到開始輕微的有氧運動之後,過了幾週之後,常常會發現平時生活的精神改善,而且疲累感也會比較減少。畢竟心肺適能就像車子的引擎一樣,是供應我們的能量系統,能量供應變好了,自然精神就改善了。
建議的有氧運動型式
在開始有氧運動前,請先作好身體評估,而且要注意在運動過程中不要硬撐,出現不適的症狀也請停下來,必要的時候要和醫師討論,運動是種對身體的投資,但還是要注意風險的問題。運動的原則要循序漸進,先從低強度活動開始。如果已經有幾年沒運動了,那請先忘記年輕時的豐功偉業,即使當年可以輕鬆跑完 1 萬公尺賽跑,只要長時間不運動,包含心肺還有關節都無法承受與平時生活差距太大的強度,所以還是建議從低強度的運動開始,先增加時間,當可以順利完成 30-60 分不間斷的運動之後,可以開始挑戰更高強度的運動。
不論是一般成年人,或是沒有因為身體因素而造成活動受限的老年人 ( 65歲以上 ),都還是建議每週要達到 150 分鐘以上的 “中等強度運動”。目前既然是心肺適能的訓練,自然也有評估的方式。可以分為主觀及客觀評估:
主觀感受 : 會有點喘,還可以跟同伴聊天,但是沒辦法唱歌,這是屬於中等強度運動。
步行相關的運動建議
雖然像游泳或是騎自行車也是很適合的有氧運動,不過因為我自己比較熟悉的是步行運動,所以下面介紹的是相關部分,當然您也可以依相同的原則,在達到中等運動強度的條件下,搭配喜歡的運動。
- 走路 : 請逐漸增加到 30 分以上,記得走路時,身體要直、挺胸,走路的腳步要輕,避免重踩地面,因為這樣會增加關節的負擔。
- 慢跑 : 台灣目前參與跑步的人很多,但實際上跑步也是有相關的技巧在。當必需以跑步才能達成中等強度運動時,相信本身的體能及願意投入運動的時間,已經達到了一定的程度,建議可以找專業的教練或是參加開設的跑步班,接受指導是比較合適的方法,在這我只推薦我覺得不錯的書「丹尼爾博士跑步方程式」,以及 「跑步,該怎麼跑?:認識完美的跑步技術,姿勢跑法的概念、理論與心法」
改善心肺適能是我們作有氧運動時的目標,所以透過適當的運動強度給予身體壓力,請記得配合足夠的休息及恢復,讓身體可以逐漸適應而達到更好的心肺適能。一般建議合適的間隔時間,例如一週安排 3 天運動的話,可以考慮安排星期 1、3、5 ,中間有些間隔,但又不會休息太久,這樣適應的效益會比較好。
這篇文章是對運動入門者,關於心肺適能的整體想法整理,裡面有許多的連結可以連往部落格的其他文章,有更多的細節論述。改善心肺適能是對健康和平時生活很有幫助的方式,而對於健康體適能,還有包含肌肉適能、身體柔軟度和身體組成的改善,這些都是重要的部份…就之後再慢慢寫了,敬請期待^^
參考資料
Pescatello, L. S., Arena, R., Riebe, D., & Thompson, P. D. (2014). ACSM's guidelines for exercise testing and prescription 9th ed. Philadelphia: Lippincott Williams & Wilkins.